你的位置:有料文学网 > 资讯 > 《东汉沦亡史》免费阅读全部章节无广告(男频)

东汉沦亡史

东汉沦亡史

作者: 最爱历史 主角: 汉献帝曹操

小说《东汉沦亡史》整个故事传达出来的思想很积极,剧情走向清晰,发生在主角汉献帝曹操身上的故事耐心寻味,很有看点,《东汉沦亡史》内容简介:建安元年(196年),15岁的汉献帝跌跌撞撞回到了洛阳。眼前的皇城景色极为荒凉。野草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,四处蛮横地生长,残破的砖瓦依稀可见宫殿的影子,为数不多可以住人的房子里面空空荡荡。......

更新: 2025-10-13 21:53:59

章节介绍

今天之所以向大家介绍《东汉沦亡史》这部小说,是因为最爱历史的文笔很细腻,在描述汉献帝曹操等人物时比较吸睛,内容描述也比较有意思,《东汉沦亡史》3、鸠占鹊巢:曹操并不是什么保全汉.........

3、鸠占鹊巢

曹操并不是什么保全汉室的善人。他费尽心力将汉献帝拯救出来,是为了利用汉室名号争霸天下,自然不可能放权;同时,他也不可能大手一挥,无视朝廷,这样也失去了控制汉献帝的意义。

巧妙的办法就是维持汉廷的政治架构,并在其中给自己找一个位置,尽可能剥夺汉帝的权力,凸显自己的地位,然后鸠占鹊巢。

自秦始皇称帝以来,君权与相权就是政坛之上绕不过去的问题。一个是天下至尊,一个是百官之首,二者时常爆发冲突,使得每个坐在龙椅上的人都要琢磨一件事:怎么削弱这该死的相权。一个办法是设置三公,将相权一分为三,东汉的三公便是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。还有一个办法是用身边的近侍秘书暗夺其权,比如汉光武帝将军国大事交付给权力不高的尚书台,史书称之为“虽置三公,事归台阁”,高贵的地位和实际的权力相分离,相权的处境就极为尴尬了。

如今局势变了,角色也变了,曹操继续走在前人的轨迹之上,只不过方向却是相反的。

曹操入洛后立即“录尚书事”,“又领司隶校尉”,获得了处理朝政的权力。汉献帝迁许后不久,又适时地发生了太尉杨彪、司空张喜因病退位的事件。曹操本来想谋求地位更高的大将军职位,但是袁绍不想位居曹操之下,于是曹操毫不犹豫地以“大将军让绍”,自己充任司空。

实际上,两人都是割据的军阀,怎么会在意虚名。曹操可能是考虑自己名望和实力均不如袁绍,索性就大方让位,以缓和二人的关系。

担任司空之后,曹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司空府。他将大量人才罗致到自己府上,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规模庞大、职能齐全的相府,行使着本该属于公卿大臣的权力,俨然一个小朝廷。可以说,几乎所有的军政大事都由相府决定,汉廷的作用是礼仪性质的,包括按照曹操的意思封赏下属或政敌,行宗庙之礼以证明汉室仍存等。

建安二年(197),曹操准备讨伐张绣,临行前朝见汉献帝,汉献帝突然愤怒地说道:“若你真心辅助我,就厚待我一些,不然,还是将我舍弃吧。”面对突然的诘问,曹操大惊失色,慌张地逃了出去。

事后,曹操依旧无法平复惊惧的心情。他明白,坐在龙椅上的年轻人并非一只温顺的绵羊,此后,曹操不再朝见天子,而是直接通过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,只是象征性地上表请示。

除了张扬相权之外,曹操还要提防君权的复起。

朝廷迁许之后,复杂的军事局势让曹操奔波于各个战场,他便无法监视汉献帝的一举一动。他必须打造一个绝对忠于自己的尚书台,将汉献帝身边的近臣都换成自己人。

于是,他任命荀彧为“侍中守尚书令”,钟繇为“侍中、尚书仆射”。此二人都是曹操的心腹,肩上挑着掌管尚书台、监视朝廷的重担。“侍中”二字则意味着两人都要侍从献帝左右,以防止皇帝集结反对力量。同时,皇帝的侍卫也都换成了曹家的乡党姻亲。

留下的唯一隐患,就是追随汉帝回到洛阳的董承。他是董卓的旧部,也是汉献帝姬妾董贵人的父亲。由于护送汉献帝入洛,两者的关系越发密切,董承也从一个军阀变成了汉室的公卿大臣。建安五年(200),董承联络一部分官员密谋诛杀曹操,可是事情败露,反被夷灭三族。

一张严密的大网笼罩在许都之上,汉献帝只能继续自己名存实亡的皇帝生涯。

但对于曹操来说,如此费尽心力营救、架空汉献帝,究竟为什么呢?

最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