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有料文学网 > 资讯 > 东汉沦亡史最新章节列表 汉献帝曹操小说在线阅读

东汉沦亡史

东汉沦亡史

作者: 最爱历史 主角: 汉献帝曹操

小说《东汉沦亡史》整个故事传达出来的思想很积极,剧情走向清晰,发生在主角汉献帝曹操身上的故事耐心寻味,很有看点,《东汉沦亡史》内容简介:建安元年(196年),15岁的汉献帝跌跌撞撞回到了洛阳。眼前的皇城景色极为荒凉。野草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,四处蛮横地生长,残破的砖瓦依稀可见宫殿的影子,为数不多可以住人的房子里面空空荡荡。......

更新: 2025-10-13 21:54:03

章节介绍

《东汉沦亡史》作为最爱历史的一部历史类作品,内容精彩,主角汉献帝曹操人物情感真挚细腻,值得读者认真阅读,《东汉沦亡史》5、忠贞与权变所描述的是:官渡之战后,曹操的势力不断壮大,.........

5、忠贞与权变

官渡之战后,曹操的势力不断壮大,逐渐威胁到汉献帝的地位。

曹操阵营的许多士大夫都是冲着汉室的旗帜才来归附,事实上就存在着一个非常庞大的拥汉集团。而汉献帝也不甘心做一个傀儡,想要拿回实权。这就形成了一股以汉献帝为核心、以后妃和外戚为羽翼、以汉代忠臣等拥汉派为外围的力量。

献帝直接参与的复辟夺权事件有两起,一是建安五年董承受密诏诛杀曹操;二是建安十四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秘密铲除曹操,伏完最终不敢行动,但事情还是泄露,建安十九年(214),伏皇后被黜死,其兄弟皆死于非命。

曹操虽然轻而易举摆平汉献帝,并不代表他的威权可以覆盖每一个空隙。当相权不断膨胀之时,曾经为他所用的士大夫就会从助力变成阻力,以至于他长久都处于一种两线作战的困境,既要和诸侯刀兵相见,又要提防后院起火。许昌就如同一个火炉,炙烤得曹操日夜不得安宁。稍有不慎,就是灭顶之灾。

建安九年(204),曹操攻破袁氏集团的老巢邺城,平定河北,自领冀州牧。郭嘉向他建议道:“多辟召青、冀、幽、并知名之士,渐臣使之,以为省事掾属。”曹操的司空府又引进了不少人才。邺城是冀州的治所,曹操索性直接留在这里,把司空府也搬到邺城。同时,他以强迫或者非强迫的方式,不断向邺城迁移人口,史载“邺县甚大,一乡万数千户“,可以说是当时北中国的第一大都市。

弃置许都,迁都邺城,是极高明的一招。从此,曹操远离拥汉派的聚集地,避免遭到突然的刺杀而导致全盘皆输。而许昌就像一个诱饵,吸附了绝大多数的敌对力量。曹操在许昌还设立丞相府留府长史,由王必“典兵,督许中事”,此人正是当初出使长安的使者,心思缜密,忠心耿耿,是监视汉廷的不二人选。

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士大夫都以汉家社稷为念。

党锢之祸后,心怀理想的士大夫屡受打击,或被禁锢、或被诛杀,这样的现实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。在残酷的现实面前,他们动摇了长久以来忠于汉室的观念,或者谋求自己的利益,或者随波逐流、明哲保身。

中平五年(188),刘焉认为刺史权轻,不能镇压叛贼,向皇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,加大地方官吏的权力。这份提议开启了地方割据的大门,瓦解了东汉政权。他本人自求为益州牧,然后阴图异计,成为益州的实际掌控者。

像袁绍兄弟、刘表、公孙瓒,乃至于曹操实际都算是刘焉的后继者。这些人身边又聚拢了一批士大夫,陈宫、高顺之于吕布,鲁肃、周瑜、张昭之于孙策,诸葛亮、庞统之于刘备,蒯良、蒯越之于刘表……唐长孺先生认为:“大姓名士曾经是何进依靠的政治力量,也曾是董卓依靠的政治力量,而藉讨伐董卓之名,乘机割据的又正是他们。”

很难说,东汉之亡究竟是因为外戚宦官,抑或是那些饱受儒学教育的士大夫?

这些从忠于汉室的士大夫阶层中分化出来的知识分子,便是曹操积极争取的对象。曹操帐下的人才虽然不乏大族名士,但是不忠不孝的才能之士也能得到任用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贾诩。

贾诩可谓是智谋之士,先任职于凉州军阀,在董卓、李傕、郭汜之间左右逢源,之后投奔张绣做军师,帮助其击败了曹操的多次进攻。后来,他审时度势,劝动张绣归曹,便心无旁骛为曹操发挥智计,在官渡之战和平定马超韩遂的战役中均有出色的发挥。建安十八年(213)之后,贾诩倒向曹丕,对曹丕继承王位颇有助力。在他的旧交张绣受到曹丕羞辱而自杀时,他并未出一言相救。

他的一生,可谓以智谋始以智谋终,若是放到今天,免不了被戴上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的帽子。贾诩将自己所有的智慧都用于如何保持身家性命与政治地位,为了个人生存,可以将一切社会道德抛掷一边,与那些将原则、道义摆在第一位的拥汉派士人表现得完全不同。

可以说,在曹操集团内部,新与旧、权变与忠贞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。

最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