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同舟难渡
作者: 萧妙音 主角: 柳山人
很难想象《同舟难渡》在萧妙音的笔下会发生什么故事,柳山人的故事主线出现之后,读者被深深的吸引,剧情新颖,人物有个性,《同舟难渡》内容是:柳玉娘和李承勖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。她曾经以为,她可以爱李承勖一辈子。可世事无常,一切都太残忍了。最后,尽管她嫁给了他,但她从新婚那天开始,就已经绝望的认识到:她好像已经不敢再爱她的丈夫了。从魏州流民到晋宫婢女,从晋王宠妾到后唐国开国皇后,从小心翼翼到肆意妄为,从卑贱如泥到权倾天下。帝后执手立于城头,罡风卷龙袍凤裙。指处,千山俯首;望极,万川朝宗。李承勖拉住柳玉娘的手问:玉娘,你爱我吗?她把头埋在他......
更新: 2025-11-06 09:51:44
章节介绍
作为一部连载中小说,《同舟难渡》拥有一定的粉丝,故事内容很吸睛,萧妙音节奏把控的很好,不拖泥带水,也不会导致剧情发展太快,总体是可以的,小说本章节讲了:腊月的风卷着碎雪,刮在脸.........
第5章
腊月的风卷着碎雪,刮在脸上像细针扎似的疼。柳玉娘缩着脖子,把冻得发红的手往袖管里又揣了揣,跟着前面攒动的人影往晋王宫深处挪。
身后的朱漆宫门“吱呀”一声合上,带着铜环相撞的脆响,把外面呜咽的风声和隐约的哭喊都隔在了另一头——那是同批来的女孩里,有人被门槛绊倒,刚挨了管事一鞭子。
玉娘不敢回头。她的鞋底早就磨得透光,此刻踩在汉白玉铺就的甬道上,寒气顺着脚底板往上蹿,冻得骨头缝都在发颤。可她顾不上冷,眼睛像被磁石吸住似的,直勾勾盯着前方。
方才在宫门外,她还偷偷打量过同行的姐妹。有的穿着打补丁的夹袄,有的裹着露出棉絮的旧袍,一个个面黄肌瘦,头发枯黄得像秋后的草。
“都给我把脖子伸直了!”领路的尚宫局小管事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,脸上没什么肉,说话时颧骨一动一动的,“进了这宫门,就不是乡下野丫头了。走路要轻,说话要慢,眼珠子别乱瞟——仔细你们的皮!”
她手里的藤条“啪”地抽在旁边的廊柱上,惊得几个姑娘猛地一颤。
玉娘赶紧低下头,余光却瞥见斜前方的暖阁里,一个中年妇人正临窗坐着。那妇人穿件石青色绣暗纹的褙子,领口露出月白的中衣,乌黑的头发绾成个圆润的髻,插着支碧玉簪,日光透过糊着云母纸的窗棂落在她身上,连鬓角的碎发都像镀了层柔光。
她身边站着七八个仆妇,个个穿着半旧不新的湖蓝比甲,袖口绣着小小的如意纹,正垂着手听她吩咐,动作整齐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玉娘心里咯噔一下。在家时听村里走南闯北的货郎说过,大户人家的主母才穿绫罗绸缎,连贴身丫鬟都能戴银镯子。这妇人看着气度不凡,莫不是管事口中的“贵人”?
她正揣度着,旁边一个小姑娘忍不住了,那姑娘看着才四岁,仰着冻得红扑扑的脸蛋小声问:“张管事,那位是......”
“闭嘴!”张管事眼一瞪,藤条差点抽到那孩子脸上,“宫里的人也是你能打听的?”
她顿了顿,见那孩子吓得眼圈发红,才放缓了语气,却带着几分鄙夷,“那不过是尚宫局的女史,连品级都够不上的。后面跟着的,不过是些三等侍女。”
“嘶——”玉娘倒吸一口凉气,赶紧用袖口捂住嘴。她村里的地主婆,最贵的一件衣裳是件桃红的绸子袄,过年才舍得穿一次,连正房娘子都只有一支银钗。可这连品级都够不上的女史,一支玉簪怕不是能抵地主家半亩地?
“别傻站着!”张管事的藤条又扬了扬,“跟我来,先让你们认认地方!"
一行人跟着她穿过抄手游廊,脚下的青石板被扫得干干净净,偶尔有未化的残雪,也被踩得咯吱作响。
玉娘越走越心惊,这宫苑竟比她整个村子还要大,飞檐翘角层层叠叠,远处的楼阁隐在苍松翠柏里,檐角的铜铃被风吹得叮当作响,倒像是庙里的钟声,听得人心里发沉。
最新小说










